7月市场解读
来源: 发布时间:  2022-07-12

6月社融、信贷数据较为靓丽,不仅总量高于预期,结构也出现了久违的改善。企业端,中长期贷款近创下近5年同期新高,票据融资近一年以来首次出现同比少增;居民端,居民短贷高于往年同期水平,居民中长贷同比少增幅度大幅收窄,基本回归至往年同期水平。总量的修复以及结构的改善,反映了前期一系列稳增长政策落地生效带动的实体融资需求的好转。往后看,伴随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接近尾声,将会导致政府债券对社融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。但是,1)随着国内经济动能的不断修复,实体融资需求会增加;2)新的增量政策落地,包括政策性银行加大信贷投放等,信贷将保持稳健扩张。全年社融增速有望在10.3%-10.5%,从与GDP增速匹配关系看,仍较为充裕。


结构方面:新增信贷、新增政府债是社融主要支撑项。1)社融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3.06万亿元,同比多增7409亿元,主要与企业贷款同比大幅多增有关。2)直接融资同比少增1800亿元,其中企业债券净融资2495亿元,同比少增1432亿元;股票融资588亿元,同比少增368亿元;3)政府债券净融资1.62万亿元,为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新高,同比多增8676亿元,6月政府债发行速度进一步加快,主要与财政部要求的专项债发行节点临近有关,WIND数据显示6月政府债券净融资额约1.70万亿元,同比增加约1万亿元;4)非标方面,压降幅度继续收窄,新增非标同比少减1597亿元:其中新增委托贷款同比少减93亿元,新增信托贷款同比少减218亿元,新增未贴现承兑汇票同比少减1286亿元。


近期市场出现多重担忧。其一、逆回购出现罕见的缩量,市场开始对政策宽松的持续性存疑;其二、各地散点疫情复发,前期强势的线下消费回落,且在全球衰退预期带动之下资源品也出现回调;其三、此前内外资共振源于A股相比全球的估值优势,经过两个月的反弹,A股的比价优势减弱,大部分的行业已经估值接近甚至超过年初的水平。但更多的迹象表明这些担忧有逐步修正的空间。


从经济数据到资产价格皆在反映内强于外,这一趋势决定了A股的反弹具有持续性。海外步入衰退周期,国内在疫后修复和刺激政策双重加码之下,经济企稳回升。近期市场关注到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,但忽视了分化也在加大这一事实。外需主导的品种(原油、铜、铝等)跌幅更大;而国内需求主导的品种(螺纹钢、水泥、玻璃等)相对抗跌甚至出现小幅回升。


从宏观到中观的数据都在显示国内经济在复苏途中。近期尽管各地散点爆发疫情,但管控力度更为精准、防控实际上是边际放松的,高频数据也反映疫情并未打断线下消费的恢复。


从需求端变化寻找投资机会。


一、全球需求主导的资源品有持续回调压力(有色、原油)。

二、关注国内复苏带来的投资机会(周期品中的螺纹钢、玻璃、水泥、中下游汽车、家电)。


此外,散点疫情的爆发不改线下消费的景气恢复,出行(地铁客运量、飞机执飞航班数、酒店预订量)及电影票房数据仍在持续回升。关注线下消费相关的酒店餐饮、旅游休闲、食品饮料、交通运输等行业的投资机会。